当我第一次看到从南海回收的泵舱壳体时,碳化硅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优异性能得到了最好证明。在1500米深海服役三年后,壳体表面仅出现微量点蚀,而传统铝合金壳体在相同条件下早已穿孔失效。这得益于我们开发的压力浸渗工艺,使碳化硅颗粒在基体中均匀分布。
我们的广州工厂拥有国内首条自动化复合材料生产线,采用气体压力浸渗技术制备预制体,然后通过挤压铸造形成致密结构。这种工艺确保40%体积分数的碳化硅颗粒与铝基体完美结合,材料硬度达到HRB85。目前月产200套泵舱壳体,主要供应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商。

在流花油田项目中,我们提供的复合材料泵舱创造了连续运行18000小时无故障的记录。特别设计的散热结构使材料在高温海水中仍保持稳定性,解决了传统材料因热膨胀系数不匹配导致的界面失效问题。

最近我们成功开发出新型多层复合结构。表层为碳化硅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提供耐磨性,中间层采用石墨烯改性铝合金提升导热性,底层保留纯铝合金保证焊接性能。这种创新设计使泵舱壳体在复杂工况下表现更加均衡。
随着深海装备向智能化发展,我们正在研发嵌入式传感器复合材料。通过在制备过程中植入微型腐蚀监测单元,实现壳体剩余寿命的实时评估。这项技术已完成实验室验证,明年将在陵水气田进行现场测试。
展望未来,我们将把复合材料技术拓展至更多海洋装备领域。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的海水液压泵项目已进入中试阶段,这将为深海作业装备提供更可靠的动力传输解决方案。
24h服务热线:13845672310
地址: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珠江新城金融中心大厦18楼